作者归档 孟繁永

通过孟繁永

早教产品的读者细分

1. 儿童,一般0到1岁按月龄分,以后每一岁一段,也有更大一点的是0到3岁或者0到6岁这样三岁一段。

2. 父母和准父母,其中主要以80后和70后来划分,其代际特征较为明显

3. 爷爷奶奶,根据宝宝树发布的《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09年6月》58%的孩子在白天是祖辈照顾,这种现实与其父母在育儿观念上和祖辈之间的冲突,符合爷爷奶奶阅读习惯的教养产品尚待开发。

通过孟繁永

kidcast之三个方向

1. 幼儿教师经验交流、新教师培训

2. 家长培训,经验交流

3. 儿童读者

搜了一下,看到一个www.kid-cast.com,还有一个http://healthykidcast.com/

通过孟繁永

[讨论] MSDN Webcast 路在何方?

这一篇2006年的文章,关心早教的同学可以在阅读时对照自己的领域并思考一下。

在园子(博客园www.cnblogs.com)里的朋友想必对MSDN Webcast 都相当熟悉。精彩讲解,代码演示,免费下载……3年来Webcast已经影响了我的开发习惯。原来遇到技术问题首先是去MSDN Library看文档,现在第一反应是去找有没有相关的Webcast。不论是初学者还是高手,Webcast已经成为了学习技术的重要资源。《MSDN WebCast网络广播系列讲座2005年全集》转贴量和下载量之高,足以说明问题。

我本人Webcast是非常有感情的。尽管工作很忙,我还是尽量保证每月能够为大家贡献一节Webcast。每次Webcast之前的找资料,调代码,写PPT,讲课,Q&A,还有回复听众来信,我都是乐在其中的。因为我相信Webcast真的可以使很多人受益。我从心里希望Webcast越办越好。

Webcast真的是越办越好了。每天保持两节,几十个系列的课程,平均在线上百人,下载量更是惊人,由于MyronCleo等朋友开发了Webcast的下载工具,累计下载量一举突破千万。可以说MSDN Webcast三年来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欣喜之余,我不禁问自己:

“以后呢?”

Webcast每天的日程已经排满,讲师的平均分达到8分以上(满分9分),每月之星竞争激烈,胜负往往取决于小数点后的第二位。真的一切都完美了吗?

“XXX纯粹是忽悠。”

“一个半小时什么都没讲,连个Demo都没有。”

“这么简单的都翻译错了。”

“Demo都没调通”。

这是我听到的极少数的声音。只有这四句。

我经常去Webcast网站浏览,发现所有课程的推荐指数几乎都是5星,4星半。这时候我有些惊叹:“这么强!”我每次出差,或讲课都会宣传Webcast,大多数都是称赞声。只有上述几句不同的声音,都是从和我很熟的口中说出的。这很正常,一般人不会当着微软面说微软不好的。不管怎样,并不是所有人都满意,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我用了一周的时间思考,觉得可以从:评分,讲师,内容三个方面做一些改变。

1.      评分

现在观众的评分是“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对讲师的满意度”和“对整体的满意度”三项的平均值。分值范围是1分到9分。

而观众评分绝大多数集中在8分附近。几乎没有给分在6分以下的。

这是我一次Webcast的反馈

 

有一半的分数其实是浪费掉了。应该重新设置分数,使得曲线的最高点尽可能在中央的分数上。

第二点,评价过于笼统,不利于讲师自我改进。

“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比较模糊。“课程内容”究竟指的是题材,难度,信息含量,结构,Demo演示还是其他什么?

“对讲师的满意度”也很笼统。是指讲师的风格,用词,逻辑还是口音?

“对整体的满意度”其实可以去掉。

综上两点我建议评分改为5分制。

评分选项改为:

课程内容是否有收获              (以前全都知道)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很有收获)

演示代码是否典型                 (不典型)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典型)

演示代码是否成功                  (失败)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成功)

讲课是否通俗易懂重点突出(逻辑混乱)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通俗易懂)

讲课内容是否有错误              (根本不对)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完全正确)

 

最终课程的推荐度由上述分数换算。

分数详细数据反馈给讲师,便于讲师有针对性地提高。

2.      讲师

现在的讲师基本是由微软讲师和中达金桥组成的,都是兼职。这些讲师的经验很丰富,但是也都很忙。一旦兼职和本职工作冲突,结果肯定舍弃的Webcast。由于工作烦忙,90%的老师没有尽最大的努力准备Webcast(个人猜测)。这也与讲师稀缺没有竞争有关,想必每个老师在讲第一节Webcast的时候都是非常认真的。

所以建议尽快建立一套Webcast讲师的选拔机制,能够扩大讲师人数和范围,最好是全国范围,引入竞争淘汰机制,保证优质的讲师队伍。

3.      内容

现在一半以上的Webcast的内容不是原创的。

有的是微软内部讲课教材,也有的是翻译自国外的Webcast。这其实也反映了国内人才稀缺的状况。为了促进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应该大力鼓励原创作品。Webcast应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原创。比如,对于原创Webcast应给于更多的报酬。

Webcast的内容肯定有错误的地方。

可以理解,一个半小时,讲师一点都不说错话也不容易。现有的机制中,Webcast一旦录制完成就永不改变,即使存在严重错误,也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更新,成千上万的人下载后都会受到影响。有错误是正常的,但重要的是,要能及时指出并修正这个错误,减小不良影响。

我建议为每个Webcast建立讨论区。所有朋友都可以针对本次Webcast的内容进行发言,包括答疑,勘误等。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延续每一个Webcast的生命力。Webcast就是每个讲师有声博客,允许观众讨论发言。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MSDN Webcast一些意见和建议,我真心希望Webcast越办越好。欢迎广大朋友参与讨论。

 

说明:

1.         本文所有Webcast均指MSDN Webcast。本人没有看过TechNet Webcast,不敢妄自评论,不过欢迎TechNet Webcast的听众讲师参与讨论。

2.         所有数据都是本人估计出来的,不代表任何微软官方意见。

http://renmin.cnblogs.com/archive/2006/06/16/427903.html

通过孟繁永

早教讲师 早教专家 早教顾问

1. 需要基础的认证体系,如微软有很多考试,也发了很多证,这就挣了很多钱。那么早教领域证也不少,最基本的就是幼师证了。

2. 需要课程体系,微软是针对新的ITer,我们也有大批的不断涌现的待孕妈妈、新生儿父母,向他们提供专业指导,现场或webcast都是不错的选择。关键是系统化,让他们觉得放心。

3. 需要品牌影响力,出版社还是有先天的一点优势的。

总结:九通电子音像出版社在儿童早教类音像出版物方面影响力是有的,如果向前迈进一步,去教一教爸爸妈妈怎么使用前面的产品教孩子,那就有更大的空间了。

思考不够成熟,看了这些文字的最好能留点意见,谢谢!

通过孟繁永

微软讲师 微软专家 微软顾问

微软讲师

  微软讲师这个称谓应该是从1993年初期从台湾开始风行, 而后在2001年才在大陆经常听见,严格来讲微软讲师并不是因为他讲了一场微软产品的webcast或着是客串过某堂课就是微软讲师了, 而是和微软公司市场部门签过讲师协议(就是一份合同), 里面明确记载了作为一名微软讲师的权利和义务, 当然也包含了酬劳的支付方式, 这样才是微软讲师, 但是他们并不是微软公司的正式员工。

  我们有时也会听到所谓的金牌讲师, 金牌讲师这个名词是微软公司为了要推广微软培训中心所发起的票选活动, 从微软授权培训中心里筛选出那些负责、认真的授课老师给予嘉勉。

  不过从意义上来讲微软讲师要严格于金牌讲师, 因为微软讲师需要和微软签订服务合同, 而金牌讲师不需要, 金牌讲师的身份更接近于民间培训中心而不是微软官方。在微软市场部门的框架里, 每个产品经理都会有他们自己专属的几个微软讲师, 从而在一些重要的活动中出现或协助微软公司服务一些重要的客户。

  微软讲师的授课技巧和对产品的认知要求很高, 以至于他们所获得的回报往往已经足以支撑他们以SOHO的方式生活着。

  微软专家

  微软专家和微软讲师不同, 撇开那些微软正式的员工以外,微软最有价值专家也是微软专家, 但这种专家更倾向于技术专家而不是授课专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每年由微软专门的部门(MVP Team)负责遴选,总共要经过七关,任期为一年,而后又要重新检视他过去一年的表现, 再决定是否给予继续续任, 微软技术专家目前在国内大约有几百名左右。

  很多微软专家未必都会讲课,但无损于他们在技术方面的钻研和成就。

  微软顾问

  和微软讲师、微软专家不同的是微软顾问。微软顾问有两种, 一种是公司正式员工(Employee), 例如台湾微软是从1993年开始建立微软顾问服务团队, 他们领的是公司正式的薪水, 有所有的福利, 但毕竟还是职工;另外一种微软顾问更像是微软的问题专家或合作伙伴(Parnter), 微软在美国每年都请很多人担任各种针对微软自身的服务, 他们不是微软的员工, 微软却更像他们的客户。

  成为后者没有所谓的考试或证书或遴选, 而是依赖于时间和市场认同, 通常一个微软顾问(特别是微软资深顾问)至少和微软有过十年以上共事的经验, 否则很难发现微软问题之所在。好的顾问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产品经理, 因为只有听过超过十年以上的顾问, 却没有见过超过十年以上的产品经理, 只有产品经理和微软顾问能共同协作的时候, 过去的经验才能带来无穷的价值。

  简而言之:微软顾问要求最高,微软专家相当于微软给予微软技术爱好者的一个头衔,微软讲师则是以教授微软技术为生的一种职业!

在IT这个需要专业知识和高关注度的行业,这样的梯队为微软的市场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在早教领域,是不是也可以效仿一下呢?

通过孟繁永

幼儿早教读物选择的“五步法”

作者:外语出版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范晓虹

“电视宝宝”的增多与其说是新传媒所具有的魅力,不如说是家长在早期阅读方面的“不尽心”。但这似乎不完全是家长的责任,“一是没经验,二是信息太多,不好选啊”,那么,家长如何培养一颗“火眼金睛”,在鱼龙混杂的早教读物中给孩子做选择呢?基于外研社出版工作的经验和妈妈的经验,我认为五句要领可以和家长们分享。

1、考察读物的“身家背景”

我国的出版机构很多,每个机构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大家知道的高等教育出版社更多的做面向大学、成人的出版业务,比如说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外语和少儿类出版就在行业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当大量产品涌现的时候,机构的品质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背书。相比起孩子的未来教育问题,权威专业在选择上降低了家长的一些难度。

2、考察读物内容是否分级

在阅读上面,尤其是在外语的阅读上,一定要分级,就是这个分级如果从外语的角度有语言的难度和规律在里面,没有分级可能会让孩子的学习有些困惑,而且分级有利于配合他课堂的学习。

同理,“分级”不光是外语读物所必备的,也包括母语也需要这样做。因为孩子的阅读涉及到各个领域,这个是涉及孩子认知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如果你选择的内容不当,可能会打击他阅读的热情,比如他读一本书看不懂,那他就会觉得读书就这么回事,不好玩,然后厌恶它。

3、考察内容是否做到平衡

第一个重要的平衡就是教育性和文学性的平衡,中国的出版社倾向于选一些教育性比较强、说教更多的东西。这样让孩子感觉读书不是一种享受,而成为一种负担。教育和文学性怎么平衡?你是光娱乐还是光教育?还是能够达到比较好的平衡?读物绝非仅仅为了娱乐,而是在娱乐的同时,让孩子收获一些教育上应该获得的东西。

第二个平衡我觉得是题材上的平衡,将文学的非现实故事和现实知识相平衡,举个例子来讲,比如《布奇乐乐园》中《月亮快睡觉》的故事,讲一个小孩如何和月亮一起入睡的故事,显然是偏文学性的,我们也会讲一些诸如洗洗手之类的科学、健康等现实知识,让二者达到一个平衡。

4、考察读物形式上的灵活度

玩乐和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因此一本书显得中规中矩就难以引起孩子的好奇欲。幼儿读物在形式上就可能要更多考虑文字和图片的比例关系。比如说绘本,对于小的孩子可能图画的量要比较大,绘画的风格要比较多,让他不要光去看文字,要懂得去从图片里面来明白这个故事。比如加入了一些立体的可以动手的小环节进去,孩子就会爱不释手了。

5、读物不排斥借助现代媒体来表现

媒体在发展,阅读所借助的媒介形式也在发展。所以你在给孩子选择的时候,尤其给孩子选择,你不要只选择平面的,当然这是对阅读整体的一个要求,读物可能有文字、图片、视频等相结合,甚至有一些简单的在线辅导、互动等环节,加入一些工艺让书籍变得立体、醒目,让孩子和家长可以共同完成一些游戏等等。

早教读物选择“五步法”你学会了吗,家长朋友不妨验证一下。

http://lady.163.com/09/0711/11/5DUH79Q800262I2G.html

通过孟繁永

寂寞的相机

寂寞

是一种病

需要一个医生

医生

是一个女生

女生

在另一个城市

城市

像一个囚笼

囚笼

肯定还有一个更大的

 

相机

因此而闲置

镜头

里面没有人

出不了办公室

办公室

已经不再有故事

故事

还是拉不满

没了

通过孟繁永

中国青少年用“弱智”一词评价当今儿童文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最近表示,一些孩子用“弱智”一词评价当今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另有媒体指出,孩子们希望大人为他们写出可以传世的作品。
用“弱智”一词来评价一个时代的儿童文学—大概没有一个官方批评家有这样的胆量,但是现在孩子们用了“弱智”这个评语,大人们难道不应当在震撼之余深自反思吗?

    香港《开放》杂志执行编辑蔡咏梅表示,当今中国的儿童文学阶级斗争的宣传少了,但仍是弘扬“主旋律”的文学、而不是以开启想象力为意趣的文学,所以孩子们才觉得这样的文学“弱智”:

    “毛泽东后时代,可能对儿童文学阶级斗争教育要少一些了,但是,儿童文学的主旋律还是爱国主义教育。我想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也要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那一部分,讲博爱、爱心还有儿童的想象力,我想这方面可能他们不是很强调,而是要强调爱国,还有中国有一些传统文化思想,就是威权思想。现在的青少年都知道流行文化,他们把流行文化跟官方的意识形态创造的儿童文学相比较的话,就觉得这种文学很苍白,完全不能跟儿童沟通,所以他们儿童就觉得很弱智。”

    蔡咏梅指出,缺乏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一个问题,现在中国的社会风气褫夺了孩子们为欣赏文学所必需的童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中国大陆,社会的风气跟学校里面的教育冲突实在是太大。儿童在学校里面受的教育都是讲得很多,但是他们在整个社会看到的现象都是很虚假的。腐败也侵蚀到了教育部门,小孩子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双重性格。扩展到宣传,他的这些东西对儿童都讲得很高大、很崇高、很美好的东西,但是,从整个学校、家庭、社会他看到的,都是跟他所受的教育相距太大,所以就摧残了儿童那种美的、童真的东西。他就觉得这个社会没有真、没有善,真善美的东西不存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颓废,爱都是假的,赤裸裸地宣传的物欲、追求才是真的。”

    这位评论家表示,现在青少年的娱乐和审美趣味从书本转向了网络空间和漫画,但是她没有说明这是缺乏儿童文学的原因还是结果:

    “现在尤其是很多男孩子普遍上网,电子游戏机、流行音乐还有日本儿童漫画在全世界影响都很大,香港这些地区都会受很大的影响,阅读习惯都完全改变了。所以,青少年文化完全跟以前不同了。”

    四川的作家铁流也说,现在的儿童没有读书的习惯:

    “我儿子13岁,他就看卡通,看电视上的,玩游戏,不象我们以前11、12岁看三国、看水浒,现在的孩子很少看这些。现在的大环境是物流社会,孩子受各方面的影响也是这样的,关注比较现实的东西,稍微大一点的就看怎么赚钱。”

    这位老作家表示,思想上的禁锢导致文坛的荒芜:

    “整个中国都没有文学,不是儿童没有文学,大人都没有文学。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变成了不是人学以后就没有任何东西了,是一个文学非常贫困的时代。”

    记者:“这个原因在哪里?”

    铁流:“原因很简单,就是党性代替了人性,甚至代替了艺术,所以就没有文学,所以中国文学就是一个沙滩,没有一个文学作品能够摆得出来的。任何一部作品都要经过不断的批审,不断的检查,甚至过不了关,所以它必须充满政治色彩、充满功利、充满歌颂。现在的作家如果要写真正的艺术作品就通不过,任何作品都有个主题,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宣传什么、反对什么,都有一个红线贯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最近说,“儿童生活的日益复杂造成儿童文学的创作困难”。这句有意思的评语会引起一个疑问:在过去60年中,儿童生活总有相对不那么复杂的时期吧?而那些时期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又在哪里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ecee370100ek2i.html

通过孟繁永

宝宝树发布《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

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孕妇和0-6岁儿童家庭)2009年6月

[调查发起、主持]:宝宝树网站www.babytree.combabytree_baogao
[学术顾问]: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培训成长中心
[技术支持]:GMI全球在线调研数据技术供应商
[报告简介]
中国目前的0-6岁婴幼儿人数已经超过1亿。这些孩子的妈妈们,基本上出生于70年代和80年代。70后、80后妈妈们有许多独特的经历。70后、80后妈妈们又在当今更加快速变动、更加全球化的社会中承担起养育下一代的责任。

宝宝树(www.babytree.com)是中国最大的亲子育儿网站。本着“爱、交流、成长”的建站宗旨,宝宝树团队深切感到,在当今中国孕婴童行业大事频频,整个行业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情况下,我们有责任静下心来,以科学的方法、中立的态度研究中国孕妇和0-6岁孩子的家庭,研究具有鲜明特征的这一代中国年轻妈妈的育儿现状和变化趋势。

[报告目录]

一、项目简介
二、80后妈妈全面亮相
三、中国妈妈的育儿观念
四、中国家庭的孕育动机和育儿方式
4.1 孕前-孕育阶段
4.2 0-1岁阶段
4.3 1-3岁阶段
4.4 3-6岁阶段
4.5 中国家庭焦点现象剖析
4.6 中国宝宝的N个第一次
五、影响妈妈决策的媒体及途径
六、中国家庭育儿支出及商品选择
七、金融危机对亲子家庭的影响
附录:研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