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2日,我回到离开了十五年的小学,那是我呆了七年的地方,从学前班到六年级。
小学叫育才联小,于1990年建在三个村子中间,到各村均不到500米,按村子最远端算也不会超过1000米。有七间教室,包括六个年级加一个学前班,当时每个班规模均在30人以上。
随着学生人数减少,先是从前几年把五六年级合并镇小,今年又把三四年级合并过去,这里只剩下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原来学生多的时候,每个村子都有几十一起放学,也不用接,搭伴回家就行了,现在一个村子只有几个学生,加上孩子被拐卖的消息时不时出现,家长到上学放学时间也要像城里人那样去接送了。
我和两位老师的合影,其中一位教过我的妹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教我的李焕改老师、史长站已经退休了。还有一共三位老师,两位是建校时一直在这里的,一位是2003年调过来的。
一年级的学生在原来三年级的教室里上课。
一年级的黑板上是《静夜思》,你还记得当年老师怎么讲的吗?
老师集体办公室外的一个电线杆上原来挂了一截铁轨,用一个铁楔子敲击算是上下课的铃声。有一次全体老师去镇上开会,敲铃的任务交给我,我果断地忘了敲上课铃,全校的学生集体玩了一下午。
学校的西南角原来是厕所,后来改建了门房,弃用后顶子很快就塌了。
原一年级教室,还记得当年在这里玩警察抓小偷的场景。
最早闲置的五六年级教室,破落得也最厉害。
大门还是那个大门,对联上依稀还有我爷爷的字迹。
这里原来是一大片平整的操场,每年周围几个小学的学生会在六一聚集在这里汇演,唱“红歌”。
我到小学去是想推广一下随手送书下乡的借阅点,以为三四年级的孩子还可以来借书看看,结果扑空,这里一二年级的孩子基本上还不怎么会看书,八九岁才形成阅读能力,跟四五岁,差距太大了。
老师们说,如果继续下去,恐怕一二年级也保不住,她们再有几年也要退休了。我觉得如果我是教育部长,一定不会让这么小的孩子都跑到镇上去上学,乡村,才是他们最理想的成长的地方。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