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流行音乐,大家首先联想到的是成人世界中的爱恨情仇。不是吗?流行歌曲永远是爱情为主打,偶尔串联一下乡愁,亲情,感恩,反叛之类题材。流行音乐是十几岁的人听,二十几岁的人唱,三十几岁的人制做,四十几岁的人策划,好像从头到尾和几岁的儿童没关系。如果哪个幼童哼几句流行歌曲,大人的反应一般是:嘿,这孩子早熟。
真是孩子早熟吗?下这个结论之前我们是不是该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要唱流行歌曲?
记得十几年前,当台湾“小魔女”范晓萱以清纯脱俗的形象,嗲气俏皮的嗓音唱出“健康歌”和“我爱洗澡”时,华夏大地为之着迷的不是青春少年,而是几岁的儿童,幼儿园里到处有孩子们“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身影。虽然范晓萱的歌其实并不是为几岁的儿童作的,但她无意中受到了儿童的热捧,她的歌成了儿童的流行歌曲,甚至至今还在幼儿园的歌舞表演中经常出现。
为什么“小魔女”会在儿童中间“无心插柳柳成荫”?范晓萱成功的天时是国内近二三十年来的儿歌创作的疲软,人们耳熟能详的儿歌依然是五六十年代创作的,如“春天在哪里?”,“小燕子”之类。建国六十周年大庆的晚会上,儿童歌曲的表演是一首老得有点掉牙“娃哈哈”, 尽管它不够时尚,不够体现现代中国的气质,但国庆表演中非它莫属,因为八十年代后有几首歌颂祖国的儿歌?歌颂祖国的儿歌有超过“娃哈哈”的吗?
改革开放后,与儿歌创作疲软相对应的是成人流行音乐的繁荣,八十年代港台流行歌曲率先登陆中国大陆,随之是欧美流行音乐的跟进。九十年代后,随着电视,手机,电脑等各种传播媒体在中国家庭中的普及,流行音乐渗入社会各个角落,也渗入儿童的视听范围中,儿童以其敏锐的视听触觉捕捉到流行音乐的动感节奏和充满韵律的旋律变化,经过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他们对流行歌曲有了很高的认同感,虽然对歌词含义不理解,但他们就喜欢唱“月亮之上”(这个歌名我不确定);虽然讲话还讲不清楚,但他们却挑战自己去Rap“双节棍”。经过成人流行音乐洗礼的新生代儿童已经越来越不满足老师教的“有益”的儿歌了,所以当成人流行歌中突然出现能够让他们唱的歌曲,他们必然像发现至宝一样揪住不放,所以一首老得“晃牙”的“健康歌”能在儿童中间红这么年!
当中国的音乐家和教育者为儿童应不应该听流行歌曲,唱流行歌曲争论不休的时候,西方的流行音乐家和幼儿教育者早已联袂打造出繁荣的儿童流行音乐圈。他们将流行音乐的摇滚、爵士、Rap等元素加入儿童歌曲,创作出一大批朗朗上口,广为传唱的儿童流行歌曲 (因版权所限,这些歌难以传到中国,中国儿童听到的多是无版权限制经典英文儿歌)。西方新型的儿童流行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与成人歌曲无异,而且也由成人来唱(像范晓萱一样),但歌词却是百之百的儿童趣味,比“健康歌”更儿童化。这些歌曲在西方幼儿园和小校的教学文艺活动中广为传唱运用,它们满足了现代儿童的音乐需求,引导他们唱健康的儿童流行歌曲,从而有效地制止了他们去跟唱那些不适合他们年龄的成人流行歌曲。西方音乐家和教育工作者这个领域的做法非常成功,成功得让人禁不住要“盗版复制”。
作为一个在中国和西方国家(澳大利亚)从事多年幼儿教育工作的老师,我对中西方儿童音乐的创作方法和歌曲特点有着深刻的体会,当我在澳洲幼儿园里看着孩子们听着自己喜爱的流行歌曲,并跟着手舞足蹈的时候,我多么希望中国也有更多的儿歌能这样充满时代的气息,能这样激发孩子们发自心底的热情,让孩子们歌而不足以示其乐,必跃之,舞之!
带着对中国儿童歌曲发展的关注和热爱,带着尝试西方教育家、音乐家联合的做法,我和澳大利亚的顶尖儿童流行乐队“Flower Pot Gang”合作为中国儿童写了十首中西音乐元素合璧的儿童流行歌曲。“Flower Pot Gang”是澳大利亚最儿童流行音乐组合之一,他们的专辑曾在1999年创下澳洲儿歌专辑最旺的销售量记录。由“Flower Pot Gang”作曲,我作词的儿歌专辑“开心果-开心就在此刻”是一张既时尚动感又健康有益的儿童流行歌曲专辑,与传统儿歌有非常大的区别,我由衷期望这些风格新颖的歌曲能够为中国儿童和家长带来一份异样的惊喜。
现在回到前面的问题,儿童应不应该有自己的流行音乐?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换成“儿童什么时候有自己的歌星和演唱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a6c0d0100j9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