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老师在调研中提出农村图书馆的领养模式,我觉得这个点子好,在农村几乎只有一种人有知识,那就是小学老师,而比较有时间有精力参与到农家书屋的就是退休教师和被辞退的民办老师。国家应该把他们充分发动起来,给予一定的补助,来推动农家书屋落到实处。农村教师一般既懂农业,又有知识,是最能表达需求的人。
博文一篇:这两年的农村图书馆研究,关注刘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275410100gp30.html
刘丽老师在调研中提出农村图书馆的领养模式,我觉得这个点子好,在农村几乎只有一种人有知识,那就是小学老师,而比较有时间有精力参与到农家书屋的就是退休教师和被辞退的民办老师。国家应该把他们充分发动起来,给予一定的补助,来推动农家书屋落到实处。农村教师一般既懂农业,又有知识,是最能表达需求的人。
博文一篇:这两年的农村图书馆研究,关注刘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275410100gp30.html
农家书屋作为社区图书馆的一种,其服务范围一定程度上局限于人们可承受步行距离。同时也正是为此,其藏书量必然有限。那么如何互通有无?当然,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了,实际情况是到目前为止,网络上除了邀功请赏的新闻报道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农家书屋的具体信息。
我想农家书屋从虚变实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应该接受这个过程,同时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选择更好的路径去推进它,比如我预料后面的发展可能会是这样的:
以上内容纯属臆测,希望图书馆学的同学弄个项目研究研究。
我的小项目:中国农家书屋地图——基于谷歌的电子地图标注服务